“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古诗里描绘的美丽场景,临安元生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梅芳一步一步将它变成了现实。
陈梅芳的父亲耕种土地多年,看着父亲辛苦劳作的模样,心疼的她,辞去了药店的工作回到了太阳镇,想要帮父亲。
“人家女孩子都到外面去,你怎么还回农村?”陈梅芳的回归,父亲却并不理解。
育秧、开插秧机……下定决心的陈梅芳,从头干起。两三年时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终于熟悉了农活,也从一个白净的上班族变成了黝黑的新农人。决心、付出,看在眼里的父亲慢慢地理解了她。而她想做的不仅如此。
流转土地,扩大耕种面积,联合种粮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购进催芽机、植保机、烘干机等,提高机械化程度;稻田套养牛蛙、甲鱼,搞生态农业,提高稻田收益;选种优质稻米品种,采用标准化种植,减少农药投入,注册“浙太”商标和“太阳米”品牌……
从陈梅芳回归到现在,将近10年的时间,“太阳米”声名渐显,获得了市名牌产品称号等荣誉,去年还获得了省农博会十大稻米金奖。与此同时,它的“身价”也不断提高。
“我父亲手里,单纯卖稻谷,每亩收益100多元,现在每亩收益2000多元,价格最高的稻米卖到了十多元一斤。”
更好的品质,更响的品牌,更高的效益,这一路走来,陈梅芳并不容易,“搞农业靠天吃饭,很辛苦,特别是刚开始那几年,很多次想要放弃。”
刚发展循环农业时,因为没有经验,在稻田里养泥鳅、鸭子,结果跑得无影无踪,损失了七八万元;2016年,正值水稻收割时节,收割几天后,连日阴雨高温天气让田地里来不及收割的稻子发了芽,这些发芽的稻子只能以低价卖出,仅这一项就损失了四五十万元。
后悔吗?还会放弃吗?陈梅芳坚定地回答:不会。
“我会继续做下去,种出更好的稻子,让更多人吃到‘太阳米’。”
手中有粮的陈梅芳,没有忘记乡亲们。看到一些村里的老人来买“太阳米”,她决定: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过年每人送两袋米一壶油。为了方便村民,她还花费几万元浇水泥路、修洗衣河道。
如“太阳米”的名字散发着温暖一般,它的“主人”陈梅芳也充满着温情。
骄阳下,机械在田地里来回奔跑,牛蛙们在田地里安家,和风吹拂着稻田,在田间备耕的陈梅芳,即将开始描绘新一年的耕作图。
杜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