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关于高水平推进杭州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决定
-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5日 来源:杭州日报
(2019年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杭州实际,研究了高水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决贯彻中央全会和省委全会精神,高水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1.深刻领会中央全会和省委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需要“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为实现我们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出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重大部署。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中央全会和省委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扛起浙江“三个地”省会城市的责任担当,模范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水平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2.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阔步前进,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方法作风贯穿到城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紧紧围绕“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建设高能级的城市、数字化的城市、知敬畏的城市、老百姓的城市、有情怀的城市、国际范的城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奋力开创具有杭州特点的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
3.主要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治理全面增效,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制度保障;到2035年,基本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发展质量和治理效能显着提高;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高水平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形成与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相匹配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二、完善党的领导机制,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政治引领水平
4.完善“两个维护”的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完善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贯彻落实机制,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
5.健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党对城市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全面领导,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6.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制度,完善“四责协同”机制。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的监督网络和统筹衔接工作机制。深化标本兼治,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首问负责、“红黄黑榜”等工作机制,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三、完善民主政治建设的机制,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法治保障水平
7.全面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落实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制度,健全代表联络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民主党派市委会直接向市委提出建议制度,健全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和围绕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制度,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沟通联络机制,完善港澳台交流合作机制。
8.健全推进法治建设的体制机制。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政协参与立法协商机制和程序,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以良法保障善治。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严格执行部门“三定”规定,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深化市场监管、文化市场、交通运输、环保、农业等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综合行政执法统筹协调,探索完善跨领域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持续推进杭州互联网法院实践探索,深化杭州互联网公证处、杭州互联网仲裁院建设,切实加强律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的独特作用,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
四、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动能接续水平
9.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落实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完美结合,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建设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城市,深入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形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的长效机制。分享到大力提升新消费,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做强做优钱塘新区、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国家高新区、开发区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浙大国际科创中心、阿里达摩院等科创重器,深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争创国家“双创”示范城。实施全球英才杭聚、专项人才引育、青年人才弄潮、人才西进工程,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主动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和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化升级,加快世界电子贸易平台杭州实验区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联动创新区建设,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10.全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争创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样本城市为契机,全面贯彻“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持续深化“多证合一、证照联办、一网通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常态化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和地方设置涉企事项“零许可”,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审批“最多80天”并持续提速,推动更多“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着力打造移动办事之城。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进全门类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完善信用体系,推进信用杭州建设。保持涉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确保政策执行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
11.健全市域统筹的空间治理格局。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做大做强都市圈,服务借力大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完善市域发展空间布局,提高市域经济和人口整体承载能力。实施财政、土地、招商等市域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多规合一”,促进市域范围内资源要素和产业有序转移,加快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制度,探索形成“宽视野决策、大区域统筹、小单元作战”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深入推进拥江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着力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深化区县(市)协作、“联乡结村”等工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健全消薄增收长效机制。完善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提高工作精准度和实效性。
五、完善文化繁荣兴盛的机制,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凝心聚力水平
12.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机制。全面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和机制,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深化“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和“最美杭州人”选树工作,巩固拓展“礼让斑马线”等成果,推动“最美现象”成为社会风尚。
13.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机制。高水平推进良渚古城遗址保护,精心守护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全面实施西湖景区全域优化提升,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有序推进南宋临安城遗址综合保护和南宋皇城遗址申遗,高质量打造世界遗产群落。大力实施“城市记忆”工程,有效推进非遗活态传承,挖掘整理传承老字号、古村镇、古建筑、古书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强化基层档案工作。
14.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博物馆发展水平,持续推进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杭州书房”等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乡村文化走亲活动,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智慧化。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全国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建设,构建之江文化产业带联动发展机制。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强“文艺杭军”建设,持续打响“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品牌。
六、完善社会建设的机制,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共建共治水平
15.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高水平打造“幸福示范标杆城市”。完善“双创”生态系统,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大力发展“美好教育”,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水平,构建治理中小学生负担重等长效机制,加大对“择校热”、校外培训乱象等问题的治理和监督力度。着力打造健康中国示范区,全面推进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发展“舒心就医”,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以筹办亚运会为契机提高基层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使用水平、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深化住房租赁改革试点,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面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老旧小区改造、停车场和口袋公园建设等,确保民生“关键小事”落到实处。
16.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社会治理“六和塔”工作体系,推进党建领和、政府主和、社会协和、智慧促和、法治守和、文化育和,全面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城市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加强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站)建设,建立诉源治理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完善社会治安、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健全数据整合共享机制,提升数字驾驶舱功能,拓展深化便民惠企的场景应用,充分发挥城市大脑科技支撑作用,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强化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
七、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环境友好水平
17.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制定新一轮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完善生态空间管制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实施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持续推进“三江两岸”生态保护与流域治理,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扎实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深化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完善市域绿道网。巩固千岛湖临湖地带综合整治成果,推进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完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探索特大湖泊治理新模式,保护好千岛湖一湖秀水。
18.健全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深入实施“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持续推进国Ⅲ柴油货车和燃油公交车、区域性恶臭异味污染、建设工地扬尘、市域污水直排、集中式饮用水源风险、农业农村污染增量、固废处置设施欠账、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八项清零”行动。完善河长制、湖长制、湾(滩)长制、林长制,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打造环境监管最严格城市。
八、完善基层治理的机制,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强基固本水平
19.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强化基层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引领作用,加强和改进乡镇(街道)党(工)委对基层组织的领导,做实做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区域化党建体制机制。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强化“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管理,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快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建立基层职责事项准入清单制度,减轻基层负担。建立“走亲连心三服务”网格员机制,健全为民服务网格员和助企服务网格员队伍,实现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全覆盖。健全街道居民议事制度,推进政协“请你来协商”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我们圆桌会”等载体作用,形成“民意直通车”长效机制。推进群团组织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20.完善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方式。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健全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民情沟通日、百姓议事日、社区“网上协商”等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协同治理,探索城市小区治理新模式,积极创建未来社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枫桥式派出所、司法所,加强基层法庭、“微法庭”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推广“物联会”“武林大妈”等做法,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
九、完善治理能力建设的机制,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谋划执行水平
21.加强城市治理现代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强化牵头抓总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的政治责任,扎实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发挥市、区县(市)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统筹作用,积极谋划深化改革和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及时推动改革和治理成熟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委、法院、检察院要履职尽责,形成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合力。
22.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治理能力。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治理能力建设,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政治领导能力、数字应用能力、接轨国际能力、依法办事能力、精准施策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尊崇制度,带头执行制度,带头维护制度,自觉做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