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郑荣胜同志在杭州工匠认定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5日
设立工匠日 铸就工匠魂
——在杭州工匠认定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 郑荣胜
(2019年4月3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对于杭州,对于杭州广大的劳动者、职工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天。今天上午,十三届市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全票通过了设立“工匠日”的决定。在此之前,3月21日,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人大党组的汇报,参加会议的几位主要领导对设立“工匠日”给予了高度认可。特别是周江勇书记在听取汇报之后,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今天下午的会议,一方面是庆祝“工匠日”的设立,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周江勇书记的讲话精神。
  一、深刻领会
  周江勇书记的讲话主要包含了四层意思,立意高,要求明,举措实。
  一是意义深远。第一,“工匠日”的设立使杭州的城市形象更加完美。周江勇书记说,杭州是数字经济第一城,又是国际化城市,同时我们又崇尚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换言之,杭州这座城市既有仰望星空的梦想和希望,更有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和作风。我们的理想要漂浮在天空,但是我们的两只脚要踏在杭州坚实的土地上,我们既要有高大上的理想追求,更要有接地气的实实在在的工匠精神。第二,“工匠日”的设立让杭州人文精神更加丰富。杭州的人文精神,既有大气开放的蓬勃之势,又有精致和谐的细微之处,从这个角度来说,工匠精神蕴含着杭州人文精神的基因,就是精致精细。第三,“工匠日”的设立使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加提升。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G20召开之后,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工匠精神的打造,通过举办国际性、全国性的技能方面的赛事,来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第四,“工匠日”的设立使杭州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底气。我们要培养数以万计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来助推杭州高质量发展,而工匠是这支三型劳动者大军的引领者。
  二是依法推进。“工匠日”设立的本身,紧扣着人民群众和代表的呼声。2018年,市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上,余杭代表团18名代表提出设立“杭州工匠节”,经过一年多的咨询、调研、专家论证,广听意见、广集民智,终于促成了今天“工匠日”的设立。全球首创,全票通过,而且“926工匠日”还具有唯一性。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关切,然后在两次人代会中成为讨论的热点,最后是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这就是依法推进。
  三是强化宣传。要运用各种媒体,营造氛围,形成尊重工匠、争当工匠,弘扬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形成社会共识。
  四是放大效应。周江勇书记在讲话中特别点到了人力社保局和经信局,要求争取承办弘扬培育工匠精神的大型的技能比赛,这就极大地放大了“工匠日”的效应和功能。
  二、狠抓落实
  一是提高认识。第一,设立“工匠日”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际行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对各行各业都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8年10月29日,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也强调,“工会要协同各方面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作为工会工作者,我们要把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做实。第二,设立“工匠日”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最美精神”的一个具体举措。第三,设立“工匠日”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体现。因为,这个提议本身就是从代表中来,从群众中来的。
  二是诠释内涵。“工匠日”的设立,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认定几个工匠,而是为了工匠精神的弘扬。我们要让工匠精神成为我们这座城市,至少是广大职工的主体意识和主流精神,成为杭州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工匠精神本身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一种体现,是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第一是敬业精神,一种认认真真、尽心尽责、全身心投入的境界,没有这种心如止水、心无旁骛的境界,是不可能有敬业精神的。第二是精业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好中更好,做到极致。第三是专注精神,执着专注、宁静致远,几十年如一日,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第四是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是在笃行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在坚守基础上的不断突破,这才是工匠精神能够驰而不息、永久不衰的真理所在。设立“工匠日”的核心在于铸就职工魂。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到,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我们也要让工匠精神成为经济工作之魂、经济工作之钙。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会精神缺钙;杭州如果没有工业经济,就会经济缺钙;杭州如果没有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经济就没了灵魂。所以,我们要把设立“工匠日”的精神含义诠释清楚。
  三是营造氛围。第一要抓好发布。通过各类媒体、微信公众号包括百度词条等,进行广泛宣传。第二要抓好活动。发布只是一个环节,接下来,我们要一波接着一波,一浪接着一浪。第一个活动节点是从今天开始,到5月17日,初定为杭州职工首届文化节开幕。第二个活动节点是9月26日前一周,通过首届职工文化节闭幕式来搭台,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第三届“杭州工匠”发布会结合起来。同时,还要举办工匠论坛、“杭州工匠”栏目播出2周年、国际性全国性职业技能赛事、工匠作品展及义卖等活动,不断提升“工匠日”的知晓度。三是要抓好宣传。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的持续宣传来营造氛围。宣传就是造势,要势不可挡、势在必行。四是要合力推进。要通过在座的各个成员单位,齐心协力加以推进。比如,市委组织部要提高工匠的政治地位,把工匠列入人才库。同时,因为工匠是最坚守的奋斗者和劳动者,建议能够在“两代表一委员”推荐时优先考虑;同时建议把工匠精神列入党校的重要教学内容。市委宣传部一是要全方位宣传,讲好工匠故事,诠释好工匠精神,营造学习工匠、争当工匠、尊重工匠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要文化再造。通过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宣传,使杭州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更加丰富,城市形象更加完美,美誉度更加提升。三是要争取列入2019年精神文明建设大事。四是要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与杭州电视台一起继续办好“杭州工匠”栏目。市场监管局要加强“工匠日”品牌的保护、管理和使用,出台专门的办法。人力社保局要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撑,争取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技能比赛落户杭州。经信局要共同办好传统的、现代的、制造业的、数字化的等各类技能比武,组织各个行业各个产业围绕“工匠日”的设立,举办各类技能比赛。品牌办要争取把“工匠日”列入杭州城市品牌。现阶段,我们要继续第三届“杭州工匠”的认定,坚持高质量、宽容量、正能量、精数量、有力量五个量的原则。就市总工会而言,我们将在4月23日成立杭州市劳模工匠协会,出台工匠的服务和管理办法。同时,要通过创建工匠工作室、建立工匠志愿服务队等,搭建展示、提升等各类平台,让工匠的绝技绝活能够更广泛地被社会认同。
  三、几点启示
  一是要做有意义的事,才能成为有意义的人。为什么“工匠日”的设立能够得到大家广泛的关注和认同?我认为是因为我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其政治性而言,这是总书记的要求、中央的要求;就它的时代性而言,是贯彻落实周江勇书记提出的打造“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一流施工队的具体行动。如果没有一流的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流的施工队,就不可能“干好一一六”。就它的文化性而言,工匠精神体现了杭州文化的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就它的基础性而言,就是造就数以万计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就它的现实针对性而言,这是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致敬。
  二是要捷足先登,抢占先机。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6年下半年,我们启动了首届“杭州工匠”的认定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成立了认定领导小组,以市政府名义发布认定文件,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悉数参加每年的认定晚会,从制度机制上捷足先登、抢占待机,抢占制高点。
  三是要持之以恒、绝不放弃,以工匠精神设立“工匠日”。四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紧紧抓住工匠认定这一抓手不放。从去年三次人代会上提出设立“杭州工匠节”开始,期间也有很多波折,但是在我们持之以恒、持续发力、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工匠日”终于得以设立。
  四是要各方配合、协同推进。首先是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周江勇书记对此事两次批示,高度重视。分管张仲灿书记也是两次批示。在每次市总工会与政府的联席会议上,政府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工会的立功竞赛、工匠培育都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和高度的肯定。去年,市人大于跃敏主任专门就“杭州工匠节”开展了调研。市政协潘家玮主席就建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是各成员单位齐心协力。每次工匠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开会,大家都积极参与,提出很多真知灼见,为我们推进“工匠日”的设立作出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第三是各个新闻媒体的全力助推。杭州电视台、《杭州日报》等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工匠事迹的宣传,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总之,今天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日子,必将在杭州的工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浏览次数:1518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浙ICP备11032011号   版权所有 杭州市总工会   网站建设 合众软件

Copyright@2014-2020 www.h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