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杭州市劳动模范主要事迹(四)
-
发布时间:2005年12月15日
沈宝忠同志担任公司经营管理部部长以来,始终坚持公司提出的“相互依存、诚信经营”的发展经营原则,重经营、严管理,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以企业生存为己任,积极寻求企业发展对策,提出改制方案。使公司在原有的基础上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使公司的销售额从1995年4800万元增加到1996年的6010万元。他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狠抓产品质量和内部管理,产品很快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欧美。2003年实现销售6.5亿元;在他全面支持下,公司于2000年通过国家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他“以人为本”,“唯贤是举,贤才必用”,引进、聘用高科技管理人才近十人,招收25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努力提高公司员工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营造一流的员工团队。他还注重行为准则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提议策划给每个车间、办公室、宿舍安装联动报警系统,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实施消防演习,通过国外公司的人权和质量验厂。2003年荣获杭州市总工会“送温暖工程先进工作者”称号。
董月涛同志政治素质较好,自身要求较高,工作一贯认真负责,服务意识较强。在担任区教育局组人科副科长时,坚持不拿原则做交易,不以权谋私,对因需要而调动的教师,对新分配的毕业生都能做到按规定办事,按政策调配。任高校招生办主任后,一心一意为全区参加高考考生做好服务工作。2003年,全区报考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总人数达12195人,创历史新高;恰逢康“非典”期间,他做到忙而不乱,精心部署,面对1万余名上线考生的志愿填报咨询等事项,他来电必答、来访必谈,热情接待,细致工作。2003年组织了全区近25000名考生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学历文凭考试和非学历证书等各种类型的考试15次,从考点的选择设置到考务工作者的培训,试场的管理到临考纪律的教育,对报名、体检、准考证和考试通知单发放、毕业证书办理、考点等各个环节进行反复检查、论证,做到心中有数,按规操作,切实做到想学生之想,急家长之急,得到考生和家长的好评。2002年度被评为“萧山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朱志刚同志担任计生办副主任和文广站长期间,针对全镇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档次低、覆盖面小的落后面貌,提出“有线电视光缆化、有线广播电缆化”工作目标,带领文广站的全体同志群策群力,积极修订发展规划,筹集建设资金,提前一年完成全镇有线电视、有线广播改造工程,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生活。担任社会事务办副主任期间,他统筹兼顾,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在2001年、2002年全镇创建萧山区级和杭州市级卫生镇活动中,他切实抓好责任的细化分解、硬件设施的建设管理、面上活动的督查落实,为成功创建杭州市级卫生镇做出了贡献。同时他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自身的努力和真诚的态度赢得广大村民的支持,参保率位居全区前列。在担任镇“非典”防治办公室副主任期间,他认真制订好实施方案,广泛开展“三抓” 抓宣传、抓信息、抓防控活动,与全镇48家单位签订“防非”责任状,对62名观察对象进行全方位监管,并对78名返(来)萧人员开展体检和留观,确保全镇“防非”无盲点。2002年度他被授予“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个人”称号。
陈水仁同志担任彩印机长十三年,工作兢兢业业,对老设备、老工艺进行大胆改造,在各种彩印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WBSM—11无导爪纸版印刷生产线的生产中,他针对加工1.8m五层纸版生产存在0.5mm的生产误差难题,创新采用电脑横切方法,使纸版生产的误差达到了0.1mm以下,既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又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为提高纸版的硬度,他在实践中反复思考,用改进液碱、硼砂和玉米粉等配方的办法,增强了纸版硬度,产品质量也明显提高。针对四色水印机生产线在涂布印刷中存在容易腿色、擦损等印刷难点,他不断摸索、反复、试验,成功地试制出了一种新型的涂布油墨,克服了四色水印易腿色的质量难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在引进的YP2P1E双色全张彩印刷机的管理中,面对生产103×70cm的产品规格,全色套、自动印刷的中压印辊、橡胶辊、印版辊等技术较高的工艺,积极组织机组操作人员调节滚动间隙、油墨调配、不同颜色的套印,力求做到套印准确,图案清晰,使设备发挥最大效益,为公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瞿利根同志在公司工作二十一年来善于学习、积极工作,充分发挥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做出重大贡献。2002年公司为实施跨行业发展,投资5亿元在河上镇祥利工业区新建一座330多亩的纺织生产基地,作为车间主任的他被公司调入化纺公司筹建工作。他带领职工认真搞厂房基础建设和设备安装调度,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新厂的筹建上,使一个现代化的纺织生产基地提前半年建成投产,节约筹建费用830万元,为抢占市场创造了条件。在遭受非典、电荒、原材料涨价等诸多原因的困挠下,他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生产,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做起,严抓内部管理,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使刚建立的化纺公司生产不仅未受太大的冲击,而且还实现产值1.35亿元,利税800多万元,超额20%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任务。
韩永成同志担任公司生产装卸班组长2年来,能科学安排工作计划,克服了新办企业装卸、搬运机械缺乏,几乎全靠人力搬运和人手紧的困难,保证全公司的原料到机和成品出运有条不紊。2003年装卸班完成了全公司2万多吨的卸包、推包、装纱作业,人均每天推包2吨、装纱1.5吨。需突击装车时,每人每天装卸达10多吨以上。他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及时为用户出运货物。去年8月,广东厂家的300吨棉纱急需出运,要求每天出运的20吨纱须在下午四时前装车完毕。由于时值高温酷暑,又要兼顾其他工作,他协调好班组成员工作,急用户所急,历时半个月,出色完成任务,深受客户赞赏。棉包装卸工作既辛苦又危险,他坚持安全生产制度,保障安全作业,牢把安全生产关,总是主动承担繁重任务,认真摸索卸包工作的安全要点,使工作有序、顺畅、到位。同时他讲奉献,甘作分外事,做好新厂区绿化、保洁工作。
赵建坤同志进公司三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建言献策,共谋企业发展,为公司的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2001年公司打算与上海宝钢钢材贸易公司进行合作计划,从合作计划到具体操作,他先后起草了50多份具体合作计划书,成功地为企业建立上海宝钢与民营企业的相互合作关系,使公司销售额从2001年仅为1.7亿元猛增到2002年2.8亿元,比上一年提高了60%。2003年上半年,受“非典”影响,他主持采用网上交易,使全年公司通过网上交易达3560余笔,完成交易额达4个亿。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他还建立健全了“三对照、三齐三不丢”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制订了《班前班后会制度》和《班组安全文明生产制度》等10多项实施细则,使公司的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提升企业形象,他提出公司对ISO9000的质量体系进行认证,在他主持下,体系在认证工作人员的具体指导下于2002年11月公司顺利地通过了ISO9000的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公司销售收入达10.6亿元,企业跨入了萧山的百强行列。
孔万明同志自1999年起担任公司技术部经理以来,狠抓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使公司年年出新产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公司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主持开发气动工具系列产品,改进加工工艺,解决气缸易磨损等技术难题,成功研制了角向动磨光机等7个型号34个规格气动工具系列产品,获得国际CE技术认证,受到欧美国家客户欢迎,产品出口形势良好,并使公司出口创汇从2001年的1800万美元提升到2004年的3000万美元。他积极了解国际市场信息,抓住机遇,提出开发产品的新思路。他带领小组艰苦努力攻克技术难关,成功开发家用小型汽油发电机组产品,提高了公司出口产品档次,成为2003年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同时,他严把产品质量关,积极应对质量问题,快速化解出口产品质量纠纷,避免公司的经济损失,在客户中赢得了信誉。
鲁伟鼎同志自1992年主持万向集团日常工作以来,务实创新,成功开拓了万向集团投资控股业务;制订了万向集团“九五”、“十五”战略规划,并成功实施了万向集团“八五”、“九五”计划;推出了以“控制、组织、发展”为宗旨的改进M型管理模式,为集团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并被国家作为母子公司运作体系的典型在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中推广;创立了以“资本市场、全球市场”为目标的评价体系。通过多年的成功经营,万向集团营业收入、利税、出口创汇等经营指标创新高,分别从1992年底的1.56亿元、4023万元和780万美元上升至2003年底的152亿元、13.58亿元和3.8亿美元;列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排行第3位,中国工业企业排行第45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23位;被列为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之一。鲁伟鼎同志被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获得了“首届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第二届“浙江省创业企业家”、“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2003年他被授予“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美国《时代》杂志与CNN评选其为“全球最具影响企业家”。
朱建庆同志在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能从实际出发,以做好财务工作,来助推企业经营体系高效运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将公司财务顺利纳入上市公司模规化的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航民股份)的管理机制,加强公司财务内控外查,进一步完善了公司财务监督体系,同时严格执行国家财政法规,加强与企业主管的沟通和协调,依法纳税,防止和杜绝了企业的发展和税务政策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2003年企业上交国家税收1622.53万元,成为萧山区重点税源单位和纳税大户、瓜沥镇纳税第二名。他立足企业实际发展需要,按照适量筹资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和资金成本最低原则进行筹资,充裕公司经营资金,保持企业优良的金融信用形象。2003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24.76%。他还重视加强流动资产管理,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使公司库存占用流动资金的比率为14%。他改进财务收款制度,及时回笼资金,公司全年未回收资金占应收款比例仅为0.86%。
沈柏祥同志自1986年创办企业以来,始终贯彻“品质、效率、规范、创新”的经营理念,坚持“让客户满意”的经营宗旨,将革新引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大力引进国际一流的先进设备,招聘优秀人才,先后有50多名工程师,800多名大中专专业人才来到公司共谋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他加大技改投入,拓宽产业范围,力求企业向更大更强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公司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去年他投资6.5亿元兴建的年产30万吨熔体直纺工程开车投产; 投资1.8亿元的热电项目也即将建成;投资2亿元进入房地产开发行业,房地产项目已经开始启动;投资2亿元成立了上海翔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一个充满活力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已经初步呈现出来。企业销售收入成倍增长,从2001年3.67亿元,2002年9.69亿元,到2003年14.86亿元;实现利税从2001年3100万元,2002年7176万元,2003年10424万元。目前,企业总资产13.2亿元,拥有5个现代化生产基地,8个子公司,年产值近15亿元,成功跻身浙江省百强企业行列。2001年他被评为“萧山区劳动模范”。
俞凤娣同志进公司工作八年来,兢兢业业,在生产一线对生产技术和工艺进行改造,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赢得效益做出了较大贡献。她面对掺入FDY织造面料具有挺括、柔软的特殊手感特点和市场需求,她查阅大量关于FDY生产的资料,调整原有加弹机的生产工艺参数,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加弹机上生产出了涤纶全拉伸丝FDY,满足了市场需要。为探索复合纱生产技术,她采用了阳离子与普通POY(或FDY)复合,有色丝与普通丝复合等试验,再通过调整操作程序,成功地开发了生产复合纱的技术,为公司抢得复合纱市场的先机。她调整DTY生产工艺参数,在原有包装箱规格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单纱重量,使每箱成品丝的重量由原来的30公斤增加到36公斤,既降低了操作成本,又使包装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时,她还在公司原有的五台国产FK6-700加弹机上安装时控装置,使其具备定量控制功能,节约设备改造费用6.5万元。她建议调整原有细纱操作程序,进行专业化分工,增加补纱工岗位,实行资源优化配置,使补纱工效上升45%,质量提高5%。2002年被评为“萧山区劳动模范”。
陆张发同志主持技术管理工作12年,坚持走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之路,主持提出技改方案,引进意大利喷气织机340台,剑杆织机200台,引进日本加弹机10台,总投入2.3亿人民币,使公司新设备织出门幅增至2.3米,年产量增加374万米,增加经济效益740多万元。他组织捻丝车间对40DSP工艺进行特殊处理,使210厘米门幅的织机做出230厘米织机相同的品种。仅此一项他就为企业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随着市场的需求,槽筒网络机已不能满足需求,他对此设备的电器线路进行改进,使之可以代替氨纶包覆机的作用,节约了200多万元。他每年试样和生产的品种达1000余种,由于品种超前开发加上他注重产品的质量管理,使产品畅销不衰。2003年公司销售收入3.8亿元,其中出口到意大利、德国、美国、叙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交货1.5亿元。“大力神”和“舒涤绸”两只产品已获浙江省新产品奖;“仿真丝方格绉”正在报省级新产品审批过程中。2002年他被评为“萧山区劳动模范”。
叶文琴同志工作勇于吃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公司发展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作为一名公司的化验员,她主动拜师学艺,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知识,一年内自学了50多本有关染整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学习和掌握了先进的染整、化验、配方等技术,在短短的几年中,使自己从一个初中毕业、仅能掌握几个配方的普通打样员,成为能够自行设计掌握多个配方的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她勇于思考和摸索,先后对箱包布料易产生色差等技术难题,在配方和工艺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改进,采用灰色分离法——改变水的微量元素含量,分离出细微差别的灰色配方,使公司当年加工面料达2.6亿米,创产值2.29亿元,实现税利1277万元,出口达1292万元,赢得东南亚客户的大力赞赏。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但她深知,学习型组织的根本就是资源信息的共享。她主动与辅助人员传授自己的心得和学习方法,亲自上场,为其它化验员演示具体操作模式,深受同事们的欢迎。
来振里同志在负责宾馆餐饮部工作期间,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开拓餐饮业务,为宝盛宾馆实现“四星”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坚持“两手抓”,既抓硬件建设,又抓软件建设——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抓标准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和经典安全分析的管理模式;注重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督查;推行预控方案,提高了宝盛餐饮的整体服务水平。他从抓特色经营入手,打响宝盛餐饮品牌,实行创新思维和前瞻性谋略。提倡特色经营玫瑰婚宴,使宝盛“婚宴”创月850桌萧山纪录。“钱塘轩”的“江宴”、“金玉堂”的“海宴”曾享有声誉。同时他做好不同季节和节假日文章,推出多项美食活动,收到显着效应。三年来,宝盛餐饮业务逐年攀升,2001年就餐率为78%;2002年为85%;2003年为95%。2003年全年完成营业额3203万元,占了宝盛宾馆总营业额的57.65%。他注重“人本管理”和“民主管理”,营造“凝聚力工程”,时常与员工谈心,了解员工的思想、工作状态,重视人才培养,营造公平人才竞争机制。2003年被评为萧山区旅游系统“十佳”。
钱来兴同志从事水泥企业经营管理24年来,不断开拓创新,对土窑生产线的生料、熟料、水泥系统进行分段改造,使之成为机械化立窑,年产量比土窑提高2.4万吨,产值提高304万元。他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周边环境,不断发展企业,技改10万吨级水泥生产线,节约资金500万元,产量提高14万吨,产值增加4500万元,使公司成为省重点骨干企业,省最佳规模效益先进企业。他优化设备工艺,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引进国内最先进的群窑大磨生产工艺和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星火成果,技改扩建30万吨级生产线,达到全国机立窑中最先进的生产水平,使公司进入萧山百强企业。2003年投资15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使公司年生产能力达到80万吨,跻身国家大型企业行列。年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实现利税2349万元。同时投资1100万元,安装全国最先进的大布袋消烟除尘等环保设备,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经环保部门测定,其烟尘排放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同时他关心公益事业建设,拨款50余万建造城北卫生院、为五保户建新房、为敬老院添置生活设施、修建村庄道路。
罗倩萍同志创作、编导了富有余杭特色、水乡特色的成人、少儿舞蹈作品40余个,在地区、本省乃至全国的不少重大比赛中获奖,《渔娘曲》、《余杭滚灯》荣获了我国社会文化领域的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天堂”的笑声》、《杨乃武与小白菜》、《良渚神韵》、《江南小调》等作品在省、市比赛中获奖。《余杭滚灯》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她还参加了首都庆祝建国50周年大型文艺联欢会,在天安门广场为中央首长和全国人民作了表演。2002年鼓乐舞蹈《禹鼎雄风》荣获省广场鼓乐舞蹈大赛银奖,少儿舞蹈《踏荸荠》荣获省少儿舞蹈大赛银奖;2003年她创作的民间舞蹈《翠竹莲湘》荣获杭州市第三届“风雅颂”民间艺术展示金奖等。她长年为区各单位进行辅导,深入幼儿园、学校、企事业单位抓队伍培训,长期坚持开办舞蹈培训班,为个专业学校输送了一批舞蹈人才。由于她的出色贡献,2001年她被评为余杭区“十佳引进人才”,获得余杭区政府特殊津贴;同时荣获余杭区“三八”红旗手;2003年她被评为杭州市舞协德艺双馨优秀会员,当选杭州市妇女代表,多次被评为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张正洪同志1990年进公司一直从事技术工作,整改了公司的数控龙门铣、数控火焰切割机、数控刨板机等高技术水平设备,并开发出一大批富含技术科技的高新产品。在1998年6月至7月先后进行了XZQ/1500-U厢式自动拉板及自动水冲洗的500平方米压滤机的电气设计,XZZQ/1500-U厢式带自动拉板、自动曲张、振打及自动水冲洗的全自动压滤机,以上产品均已投入批量生产并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9年1月完成设计了XZ/2000-U全自动压滤机,同年6月试制出国内第一台XKZ20精煤全自动压滤机;2000年6月对公司金工车间龙门铣床数控进行改造;2001年8月完成了人机界面(HMI)在压滤机控制上的应用;2002年设计出了一套声光自动报警系统,同年2月塑料车间混合搅拌机进行改造;2003年9月对公司的火焰数控切割机的控制系统进行改造,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了贡献。
俞海娥同志是公司纺丝车间精纺工段细纱机的一名挡车工。在她工作的整整十一年中,一贯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由于她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永不满足,在1996年公司首次举行岗位操作技术比武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操作能手的光荣称号。她挡车操作技术水平较高,近几年来,车间经常会安排她带徒弟,她总是欣然接受,并且做到毫无保留、手把手地把自己的操作技术言传身教地传授给他们。经她所带的徒弟,个个在生产工作中是好手,受到车间领导和公司领导的称赞。但她总是谦虚地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我要把我的徒弟们个个培养成为生产操作技术水平高于我的能手”。她在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的个人产量、质量各项指标均列为全车间同工种的第一名。2003年第一批被公司授予“优秀职工”光荣称号。
赵百令同志1989年任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以来,注重组织新教师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备课、说课、教学大比武等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指导和培养学科带头人、英语教师中省级优秀老师2名、区名教师1名、区学科带头人7人、杭州市教坛新秀37人、余杭区教坛新秀83人,有30余位骨干老师为国家级研修班学员。开设教学专题讲座、教学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等达133节次;2003年学科高考成绩名列余杭区各科高考成绩首位,重点中学的英语平均成绩文科为108.69,在杭州地区名列第一;理科为104.64,在杭州地区名列第二;全区英语文科平均成绩86.05,名列第二。二篇论文在国家级专业杂志《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发表。一篇论文被评为杭州市教学论文二等奖,一项课题被评为余杭区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浙江省一等奖。编印了八本英语教学参考书,主编《21世纪初中英语精编》二本。2001年被评为“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